字典帮 >古诗 >墨竹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5

墨竹

宋代  梅尧臣  

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
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
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
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墨竹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墨竹翻译及注释

《墨竹》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许有卢娘能画竹,
重抹细拖神且速。
如将石上萧萧枝,
生向笔间天意足。
战叶斜尖点映间,
透势虚黍断还续。
粉节中心岂可知,
淡墨分明在君目。

诗意:
这首诗词讲述了一位名叫卢娘的人擅长画竹。她用墨重重地涂抹,细致地拖拉,画出的竹子栩栩如生,神韵十足。仿佛将竹枝生长在笔尖之间,表达了她对天意的充分把握。战栗的竹叶斜斜地尖状点缀其中,透过点画的力度,虚实相间,竹节的断续之处自然延续。然而,这些粉墨的细节和中心所在并不为外人所知,只有在君子的目光中才能看出淡墨之间的明暗分明。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卢娘画竹的技艺为主题,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她高超的绘画技巧。作者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卢娘画竹的神奇之处,使读者可以感受到竹子在纸上的生动形象。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形容词和动词,如 "重抹"、"细拖"、"斜尖"、"透势"等,形象地描绘了画竹的过程和效果。

诗中的"笔间天意"一句,表达了卢娘画竹的精妙之处,她能够将竹子的生命力和天然之美完美地表现出来。而"淡墨分明在君目"一句,则暗示了卢娘的绘画水平和眼光超群,只有有识之士才能真正欣赏到她作品中的细腻之处。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梅尧臣对于绘画的赞叹和钦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家的敬意。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绘画技巧和艺术成就,展示了宋代绘画的高度发展和艺术家的才华,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墨竹拼音读音参考

mò zhú
墨竹

xǔ yǒu lú niáng néng huà zhú, zhòng mǒ xì tuō shén qiě sù.
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
rú jiāng shí shàng xiāo xiāo zhī, shēng xiàng bǐ jiān tiān yì zú.
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
zhàn yè xié jiān diǎn yìng jiān, tòu shì xū shǔ duàn hái xù.
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
fěn jié zhōng xīn qǐ kě zhī, dàn mò fēn míng zài jūn mù.
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相关内容11:

放鹊

端午前保之太傅遗水墨扇及酒

答张子卿秀才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

春日舟中对雪寄刁经臣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江口遇刘纠曹赴鄂州寄张大卿
    我同陶渊明,远忆颜光禄。得钱留酒家,醉卧江芜绿。故人已贵身独贱,篱根枯死佳花菊。孤鸿飞去鹦......
  •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十范公桥
    谓公天下才,非专一方惠。及此作舆梁,力行无钜细。既异国侨为,将同傅岩济。砻石亘长川,宁须伐......
  • 蔡河阻浅
    陆乏百钧驰,水假孤艇进。颍苦湾滩长,曲折剧篆印。蔡方阻浅涸,寸步出悭吝。胶舟看在前,暗碛疑......
  • 苦热
    赤日若射火,林风不动梢。羸汗尚流沛,冠服岂堪包。贵人谅有禀,惯习非强教。窃观行车马,坌荡剧......
  • 送江西转运冯广渊学士
    五月江南行,南风江恶溯。乘潮虽有信,不过湓城去。船经香炉峰,峰前须暂住。三年少尹劳,始得看......
  • 送苏公佐屯田知单州
    柏上有群乌,一乌飞向东。方栖头与人司吉凶。八月禾已获,九月黍已舂。竞持美酒相庆乐年丰。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