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奉寄彭城公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华
2025-07-19

奉寄彭城公

唐代  李华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报恩。
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

奉寄彭城公作者简介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明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山阳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奉寄彭城公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奉寄彭城公》
公侯地位高贵,有许多来宾,人人都愿意回报他的恩情。
但是请您关注一下那些抱着大门钥匙的门卫,他们贫穷患病,已经年老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华写给彭城公的赠诗,表达了公子的高贵和众人对他的感恩之情。公子地位显赫,有许多客人,他们都愿意以各种方式回报他的恩德。然而,在人们对公子的赞美和恩情回报中,诗人呼吁大家也要关注那些守护大门的门卫,他们在保护公子的同时却生活贫困、患病、年老。诗人用这样的写作手法,提醒公子及其他人,在享受荣华富贵之时,也要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人群,关怀他们的疾苦与需求。

诗中所描绘的公子身份地位高贵,客人众多,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同时也暗示诗人李华与公子之间的交往与身份关系。通过唐代社会的特点和反映社会现象,诗人通过对公子和门卫的对比,表现了对贫困人群的关怀和呼吁,呼吁社会上层不仅仅追求自身的富贵与荣耀,还要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关爱他们,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支持。

这首诗既揭示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也传达了一种思想和情感。诗中对公子的赞扬和对门卫的关注,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呈现,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平与人伦道德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诗在表达同情公子和门卫的同时,也是对唐代社会等级制度的批判,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注的表现。

奉寄彭城公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jì péng chéng gōng
奉寄彭城公

gōng zǐ sān qiān kè, rén rén yuàn bào ēn.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报恩。
yīng lián bào guān zhě, pín bìng lǎo yí mén.
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


相关内容11: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弄白鸥歌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

送侯中丞流康州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
  • 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
    南客怀归乡梦频,东门怅别柳条新。殷勤斗酒城阴暮,荡漾孤舟楚水春。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
  • 送惠法师游天台,因怀智大师故居
    翠屏瀑水知何在,鸟道猿啼过几重。落日独摇金策去,深山谁向石桥逢。定攀岩下丛生桂,欲买云中若......
  • 寻陈逸人故居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今宵泉壑里,何处觅......
  • 发越州赴润州使院,留别鲍侍御
    对水看山别离,孤舟日暮行迟。江南江北春草,独向金陵去时。...
  •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文章推后辈,风雅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