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庐山棕衣居士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韦应物
2025-07-19

寄庐山棕衣居士

唐代  韦应物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
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

寄庐山棕衣居士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寄庐山棕衣居士翻译及注释

《寄庐山棕衣居士》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在庐山山中徘徊迷途时的无奈与孤独,以及与庐山的山民和道士相遇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
孤身在兀兀的山行中,无处可归,
山中的猛虎能认出我身上的棕衣。
常人想找我却遇不到,
只有云溪的道士才偶尔会见到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在庐山山中寻找归宿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在陌生的环境中的无助和孤独。诗人用“兀兀”形容山行的荒凉和无依无靠的状态,暗示自己的无处可归之感。诗人着重描写了自己身上的“棕衣”,暗示自己是一位隐士或修行人,被山中的猛虎所识别。这种情景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人身世的神秘感和与庐山山中生物的亲近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寻找和角色定位。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把常人和道士对待庐山棕衣居士的态度进行对比。他表示常人虽然想找到他,却始终不遇对方,只有云溪的道士偶尔看见他。这透露出常人对他的漠视以及自己与尘世间的隔离感。而云溪的道士与诗人有一定的交流,似乎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人的境遇。这里也反映了诗人希望在庐山山中寻找到一份真正的关怀和理解。

整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诗人游历山中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外界的陌生和孤独感。诗人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神秘的人物,同时也通过对庐山的描写,展示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生物。整首诗以充满情感的语言和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庐山和山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寄庐山棕衣居士拼音读音参考

jì lú shān zōng yī jū shì
寄庐山棕衣居士

wù wù shān xíng wú chǔ guī, shān zhōng měng hǔ shí zōng yī.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
sú kè yù xún yīng bù yù, yún xī dào shì jiàn yóu xī.
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


相关内容11:

杨雄草玄台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

庐山东林寺夜怀

赠三侍御

送梁四归东平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
  • 送人归江夏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 题宛溪馆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却笑严湍上,于今独......
  •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佳境宜缓棹,清辉能......
  • 同越琅琊山
    石门有雪无行迹,松壑凝烟满众香。馀食施庭寒鸟下,破衣挂树老僧亡。...
  • 代秋情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空掩紫罗袂,长啼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