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闻新蝉寄李馀作者简介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闻新蝉寄李馀翻译及注释
《闻新蝉寄李馀》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年六月蝉应到,
每到闻时骨欲惊。
今日槐花还似发,
却愁听尽更无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六月时听到蝉鸣的感受和对比。往年的六月,一听到蝉鸣声,总会让人感到心神震撼。然而今天,虽然槐树上的花儿依然盛开,但诗人却感到忧愁,因为再也听不到蝉鸣的声音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蝉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感慨。往年的六月,蝉鸣声是诗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每到这个时候,蝉鸣声都会使他感到震撼和振奋。然而,现在的六月虽然槐花依然盛开,但蝉鸣声却再也听不到了,这让诗人感到忧愁和失落。
诗中的"往年六月蝉应到"表明蝉鸣是过去的记忆和习惯,"每到闻时骨欲惊"则表达了诗人对蝉鸣声的震撼和感动。接着,诗人通过"今日槐花还似发"的描写,将现实与过去进行对比,槐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尽管花依然盛开,但蝉鸣声却再也没有了,这种对比让诗人感到愁绪万千。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思考,通过对蝉鸣声的描写和对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引发了读者对时间流逝和珍惜当下的思考。
闻新蝉寄李馀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