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七梁山泊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0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七梁山泊

宋代  苏辙  

近通沂泗麻盐熟,远控江淮粳稻秋。
粗免尘泥污车脚,莫嫌菱蔓绕船头。
谋夫欲就桑田变,客意终便画舫游。
愁思锦江千万里,渔蓑空向梦中求。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七梁山泊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七梁山泊翻译及注释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七梁山泊》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近通沂泗麻盐熟,
远控江淮粳稻秋。
粗免尘泥污车脚,
莫嫌菱蔓绕船头。
谋夫欲就桑田变,
客意终便画舫游。
愁思锦江千万里,
渔蓑空向梦中求。

诗意:
这首诗以梁山泊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慨和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人生变迁和命运的思考。

赏析:
首先,诗中描绘了两个不同地域的景象。作者通过描述家乡和旅途中的不同风物,展现了他对家乡和旅途的感情。家乡的景象给人以亲切感,而旅途的景象则带来了新奇的体验。

其次,诗中也表现了作者对人世变迁的思考。作者谈到"谋夫欲就桑田变",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奋斗的渴望。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希望能够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动接受。

最后,诗词中透露出一种愁思和追求的情感。作者用"愁思锦江千万里,渔蓑空向梦中求"来表达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锦江是作者所在地的代表,而渔蓑则代表着诗人的身份和追求。作者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思念家乡,并寻求自己的理想和归宿。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家乡和旅途的感情,同时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变迁和追求的思考。诗词中融入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社会变迁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七梁山泊拼音读音参考

hé lǐ gōng zé fù lì xià dào zhōng zá yǒng shí èr shǒu qí qī liáng shān pō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七梁山泊

jìn tōng yí sì má yán shú, yuǎn kòng jiāng huái jīng dào qiū.
近通沂泗麻盐熟,远控江淮粳稻秋。
cū miǎn chén ní wū chē jiǎo, mò xián líng màn rào chuán tóu.
粗免尘泥污车脚,莫嫌菱蔓绕船头。
móu fū yù jiù sāng tián biàn, kè yì zhōng biàn huà fǎng yóu.
谋夫欲就桑田变,客意终便画舫游。
chóu sī jǐn jiāng qiān wàn lǐ, yú suō kōng xiàng mèng zhōng qiú.
愁思锦江千万里,渔蓑空向梦中求。


相关内容11:

寒食游南湖三首

读史六首

绩溪二咏其二翠眉亭

张文裕侍郎挽词

王度支陶挽词二首其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子瞻濠州七绝虞姬墓
    布叛增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 次韵王巩怀刘莘老
    两都来往太频频,真是人间自在人。十载读书同白屋,千金为客买朱唇。结交京邑倾心肺,寓思禅宗离......
  • 戏题菊花
    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壼。微物不多分地力,终年乃尔任人须。天随匕箸几时辍,彭泽樽罍未......
  •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
    忆游太学十年初,犹见胡公岂弟余。遍阅诸生非有道,最怜能赋似相如。青衫共笑方持板,白发相看各......
  • 次韵子瞻凌虚台
    弃我谓我远,求我谓我还。我一尔则二,视此台上山。山高上干天,独不照我颜。无乃我自蔽,谁谓山......
  •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従。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