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峤
2025-07-20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

唐代  李峤  

黄金瑞榜绛河隈,白玉仙舆紫禁来。
碧树青岑云外耸,朱楼画阁水中开。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遽惜欢娱歌吹晚,挥戈更却曜灵回。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翻译及注释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

黄金瑞榜绛河隈,
白玉仙舆紫禁来。
碧树青岑云外耸,
朱楼画阁水中开。

龙舟下瞰鲛人室,
羽节高临凤女台。
遽惜欢娱歌吹晚,
挥戈更却曜灵回。

中文译文:
太平公主在山亭上侍宴(应景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

黄金瑞榜出现在绛河边,
白玉仙舆出现在紫禁城。
青青的树木高高耸立于云外,
红红的楼阁在水中展开。

龙舟从上方俯瞰鲛人的家,
羽节高悬在凤女的台上。
突然感到欢娱的歌声吹奏已晚,
举起戈矛更使灵动的乐曲回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平公主在山亭上举行的宴会场景。诗中黄金瑞榜和白玉仙舆代表着国家的尊贵和威严,展现了诗人对这次盛会的赞美之情。青青的树木和红红的楼阁营造了一种美丽的环境和雄伟的气势。龙舟从高处俯瞰,彰显了贵族的地位,羽节高悬则表达了凤女的高贵身份。但是,诗人也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情,因为宴会的欢乐和歌声已经渐渐消逝,同时也暗示着人们的欢快永远无法长久,唯有灵动的音乐才能让欢乐重现。整首诗以太平公主的盛会为背景,表现了壮丽的场景和短暂的欢宴,对人们的思考和感受给予了微妙的描绘和表达。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拼音读音参考

tài píng gōng zhǔ shān tíng shì yàn yìng zhì jǐng lóng sān nián bā yuè shí sān rì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

huáng jīn ruì bǎng jiàng hé wēi, bái yù xiān yú zǐ jìn lái.
黄金瑞榜绛河隈,白玉仙舆紫禁来。
bì shù qīng cén yún wài sǒng,
碧树青岑云外耸,
zhū lóu huà gé shuǐ zhōng kāi.
朱楼画阁水中开。
lóng zhōu xià kàn jiāo rén shì, yǔ jié gāo lín fèng nǚ tái.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jù xī huān yú gē chuī wǎn, huī gē gèng què yào líng huí.
遽惜欢娱歌吹晚,挥戈更却曜灵回。


相关内容11: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鉴
    明鉴掩尘埃,含情照魏台。日中乌鹊至,花里凤凰来。玉彩疑冰彻,金辉似月开。方知乐彦辅,自有鉴......
  • 赠温驸马汝阳王
    畴昔承馀论,文章幸滥推。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梁邸调歌日,秦楼按舞时。登高频作赋,体物屡......
  • 慈恩寺二月半寓言
    二月韶春半,三空霁景初。献来应有受,灭尽竟无馀。化迹传官寺,归诚谒梵居。殿堂花覆席,观阁柳......
  •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
    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落叶惊衰鬓,清霜换旅衣。时来矜早达,事往觉前非。体道徒推理,防身终......
  • 乌
    日路朝飞急,霜台夕影寒。联翩依月树,迢递绕风竿。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弹。灵台如可托,千里向......
  •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
    禁苑秋光入,宸游霁色高。萸房颁彩笥,菊蕊荐香醪。后骑萦堤柳,前旌拂御桃。王枚俱得从,浅浅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