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杨次公蕙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9

题杨次公蕙

宋代  苏轼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题杨次公蕙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题杨次公蕙翻译及注释

《题杨次公蕙》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花卉的特性和感悟。诗人将蕙花与兰花相提并论,指出虽然蕙花与兰花同属芳香植物,但它们的气味却相似而不同。诗人提到过去曾将蕙花佩戴在水仙花上,似乎在楚国的诗词中有所了解。他认识到,虽然蕙花的香味虚幻而非实在,但同样产生了一种真实的香气,然而这种香气却是空虚的。诗人感叹,微小的香气是如何产生的呢?只需嗅闻一下,香气就先行感受到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蕙花的特殊气味和诗人的感悟。蕙花与兰花同属芳香植物,但它们的气味却不同,这种细微差别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他认识到虚幻的幻色和真实的香气之间存在一种空虚,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虚幻之感。诗人通过蕙花的微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人事变幻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表达,凝练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短暂而虚幻事物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题杨次公蕙拼音读音参考

tí yáng cì gōng huì
题杨次公蕙

huì běn lán zhī zú, yī rán chòu wèi tóng.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céng wèi shuǐ xiān pèi, xiāng shí chǔ cí zhōng.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
huàn sè suī fēi shí, zhēn xiāng yì jìng kōng.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fā hé qǐ wēi fù, bí guān yǐ xiān tōng.
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相关内容11:

残句多生绮语磨不尽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

江月五首(并引)

遗直坊(并叙)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江月五首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
  • 真一酒(并引)
    米、麦、水三一而已,此东坡先生真一酒也。拨雪披云得乳泓,蜜蜂又欲醉先生。(真一色味,颇类予......
  • 叹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
  • 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
    功利争先变法初,典型独守老成余。穷人未信诗能尔,倚市悬知绣不如。代北诸生渐狂简,床头杂说为......
  • 润州甘露寺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金山名。)唤取吾家双凤槽......
  • 桧
    强致南山树,来经渭水滩。生成未有意,鸦鹊莫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