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宿僧舍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赵嘏
2025-07-20

宿僧舍

唐代  赵嘏  

高僧夜滴芙蓉漏,远客窗含杨柳风。
何处相逢话心地,月明身在磬声中。

宿僧舍作者简介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宿僧舍翻译及注释

诗词《宿僧舍》描绘了一位远方客人在高僧的寺庙里留宿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夜晚高僧滴着芙蓉漏的声音、客人听窗外杨柳风声以及月明之下相会的场景,表达了对禅宗的向往和对心灵安宁的追求。

中文译文:
高僧夜滴芙蓉漏,
远客窗含杨柳风。
何处相逢话心地,
月明身在磬声中。

诗意:
《宿僧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高僧寺庙中的夜晚景象,表达了对禅宗修行和心灵宁静的追求。夜晚的寺庙里,高僧滴着芙蓉漏,发出规律的滴答声,给人带来安祥的感觉。远方客人留宿在这里,他听到窗外杨柳风吹过的声音,更加增添了宁静的氛围。在明亮的月光下,他与高僧相遇,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这种相遇和交流唤起了他对内心深处的思考。整个诗词透露着对人心的探寻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心灵解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艺术手法,通过描写景物和声音,展示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和思考人生的情感。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高僧滴芙蓉漏的声音、窗外杨柳的风声、月光和相会对话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使整个诗词产生了一种微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在寺庙的环境里,展示了一种宁静和静谧,同时也透露出对禅宗修行和心灵解脱的向往。整首诗词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安详的境界,也引发了人们对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探寻。

宿僧舍拼音读音参考

sù sēng shè
宿僧舍

gāo sēng yè dī fú róng lòu, yuǎn kè chuāng hán yáng liǔ fēng.
高僧夜滴芙蓉漏,远客窗含杨柳风。
hé chǔ xiāng féng huà xīn dì, yuè míng shēn zài qìng shēng zhōng.
何处相逢话心地,月明身在磬声中。


相关内容11:

雪中送青州薛评事

下第别郜扶(一作大,一作秩)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下第寄友人

寄终南真空禅师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经咸阳北原
    秦山曾共转,秦云自舒卷。古来争雄图,到此多不返。野狖穴孤坟,农人耕废苑。川长波又逝,日与岁......
  • 发青山
    凫鹥声暖野塘春,鞍马嘶风驿路尘。一宿青山又前去,古来难得是闲人。...
  • 过喷玉泉
    平生半为山淹留,马上欲去还回头。两京尘路一双鬓,不见玉泉千万秋。...
  • 早发故山作
    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谷响猿相应,山深水复重。餐霞人不见,采药客犹逢。独宿灵潭侧,时闻岳......
  • 王先生不别而去
    仙翁归袖拂烟霓,一卷素书还独携。劚药满囊身不病,抱琴何处鹤同栖。沾衣尽日看山坐,搔首残春向......
  • 华清宫和杜舍人(一作张祜诗)
    五十年天子,离宫仰峻墙。登封时正泰,御宇日何长。上位先名实,中兴事宪章。起戎轻甲胄,馀地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