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李东阳
2025-07-19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

明代  李东阳  

金莲影与赭袍明,华盖前头次第行。
黄纸数行丹诏字,鸿胪三唱甲科名。
云边晓日中天见,梦里春雷昨夜声。
归向长安听人语,圣朝罗网尽豪英。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翻译及注释

诗词:《十八日听传胪有作》
朝代:明代
作者:李东阳

中文译文:
金莲影与赭袍明,
华盖前头次第行。
黄纸数行丹诏字,
鸿胪三唱甲科名。
云边晓日中天见,
梦里春雷昨夜声。
归向长安听人语,
圣朝罗网尽豪英。

诗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作品,描述了一个听到官员传递喜讯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金莲花的倒影和穿着赭色袍子的官员的形象,展现了喜庆和隆重的氛围。华盖是一种华丽的遮阳器,次第行进,象征着官员的阶级和等级。黄纸上写满了赐给甲科状元的诏书,官员们在高声唱诵,庆祝他们的成就。清晨,云边的太阳升起,照耀着整个天空,映衬出这个喜讯的重要性。诗人提到在梦中听到的春雷声,暗示这个消息的重大影响,让他回到长安去倾听人们的议论。最后,李东阳表达了对明朝盛世的美好祝愿,称赞了当时的圣朝统治者和那些英勇的豪杰。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官员们在传递喜讯时的喜庆场面。金莲影和赭袍明的描绘给人一种华丽的视觉感受,而黄纸上的丹诏字和鸿胪高声唱诵的场景则强调了喜讯的重要性和庄重性。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昨夜的春雷声和晓日的光辉与传递喜讯的场景相连,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朝廷和社会的向往和赞美,彰显了作者对盛世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欢庆和庄重的场景,通过丰富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将听到传递喜讯的喜悦和对明朝盛世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意象的运用,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感和艺术性。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拼音读音参考

shí bā rì tīng chuán lú yǒu zuò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

jīn lián yǐng yǔ zhě páo míng, huá gài qián tou cì dì xíng.
金莲影与赭袍明,华盖前头次第行。
huáng zhǐ shù xíng dān zhào zì, hóng lú sān chàng jiǎ kē míng.
黄纸数行丹诏字,鸿胪三唱甲科名。
yún biān xiǎo rì zhōng tiān jiàn, mèng lǐ chūn léi zuó yè shēng.
云边晓日中天见,梦里春雷昨夜声。
guī xiàng cháng ān tīng rén yǔ, shèng cháo luó wǎng jǐn háo yīng.
归向长安听人语,圣朝罗网尽豪英。


相关内容11:

闻刘东山司马致仕之命是日得谢方石祭酒到家

画松为顾良弼主事题

寄南屏渭长老

杂诗(三首)

拟古出塞(五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岁暮山居
    寂寂闲居隐翠微,萧萧寒日映柴扉。叶声乱响莓苔屐,云气时生薜荔衣。雪满石床门闭早,草侵棋局客......
  • 游九锁山·天柱峰
    谁卓孤峰紫翠巅,流泉一脉到宫前。地邻千尺擎天柱,不拄东南半壁天。...
  • 马嵬曲
    唐家国破君不守,独载蛾眉弃城走。金瓯器重不自持,玉环堕地犹回首。前星夜入紫微垣,王风净扫长......
  • 和王世赏韵
    石门惟许白云留,我亦何心恋此游。竹里行厨烟未午,水边萧寺叶先秋。行贪觅句忘吹帽,醉怯登高不......
  • 拟古(四首)
    出门行康衢,所见但车马。登高望太行,中原空旷野。胡雁投南迁,白日从西下。值此岁年宴,无可为......
  • 金台夕照
    往事虚传郭隗宫,荒台半倚夕阳中。回光寂寂千山敛,落影萧萧万树空。飞鸟乱随天上下,归人竞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