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惠崇画四首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晁补之
2025-07-19

题惠崇画四首秋

宋代  晁补之  

一雁孤风乍临渚,两雁将飞未成举,三雁群行依宿莽。
芦花已倒江上风,云间分飞那可同。

题惠崇画四首秋作者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题惠崇画四首秋翻译及注释

《题惠崇画四首秋》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雁孤风乍临渚,
两雁将飞未成举,
三雁群行依宿莽。
芦花已倒江上风,
云间分飞那可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中一群雁的景象,通过雁群的动态展示了人生的离散和不同的命运。诗人以雁群为比喻,抒发了对离散和分别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雁群为主题,通过描绘雁群的飞行状态和动态,表达了离散和分别的情感。诗的开篇写道“一雁孤风乍临渚”,一个孤雁在独立的风中来到水边。接着,诗人写道“两雁将飞未成举”,本来打算一起飞行的两只雁却未能如愿。最后一句“三雁群行依宿莽”描述了三只雁群行时依靠在宿莽上,意味着它们彼此依赖。

下半部分的诗句则展示了离散和分别的痛苦。诗人写道“芦花已倒江上风”,芦花随着江上的风倒下来,象征着离别之时的悲伤。最后一句“云间分飞那可同”表达了在云间分散的雁群再也无法相聚的遗憾。

整首诗词通过雁群的形象表达了离散、分别和遗憾的情感。诗人以雁群为媒介,抒发了对离别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在离散和变迁中的无奈和感慨,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题惠崇画四首秋拼音读音参考

tí huì chóng huà sì shǒu qiū
题惠崇画四首秋

yī yàn gū fēng zhà lín zhǔ,
一雁孤风乍临渚,
liǎng yàn jiāng fēi wèi chéng jǔ, sān yàn qún xíng yī sù mǎng.
两雁将飞未成举,三雁群行依宿莽。
lú huā yǐ dào jiāng shàng fēng, yún jiān fēn fēi nà kě tóng.
芦花已倒江上风,云间分飞那可同。


相关内容11:

春昼

次韵和文潜暮春即事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

示张仲原秀才二首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子固席上雪得芟字
    新霜一夜草如芟,午酌临轩雪点衫。不怕夷门清着骨,故教诗句耸巉岩。...
  • 送石梁赴举
    鹤知半夜鸡知旦,岁晚淹留客心乱。功名识时贵及早,不忍饭牛衣至骭。家居负米有季弟,能视明星弋......
  • 至日同文潜舍人饮钱京兆穆父家
    大尹孤标琢昆玉,舍人骨相飞食肉弊裘羸马愧我寒,唤饮东斋散肤粟。少时独识孔文举,不交余子平生......
  • 原上
    闭门遗日月,原上感年华。久旱无场藿,重阳有野花。萧萧几家静,脉脉一歧赊。向晚悠然去,秋风马......
  • 缀古诗怀家
    二月已破三月来,蝴蝶忽然满芳草。正是归时君不归,及至君来花又少。...
  • 送公为之淮南
    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勿比亡羊人。乃翁辛苦到白发,今汝强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