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郊墅杂赋(十六首)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7-19

郊墅杂赋(十六首)

明代  高启  

春泥桑下路,孤策自扶行。
身贱知农事,心闲见物情。
鱼鸣风欲起,牛饭月初生。
渐喜无人识,何烦易姓名。
¤

郊墅杂赋(十六首)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郊墅杂赋(十六首)翻译及注释

《郊墅杂赋(十六首)》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泥桑下路,
孤策自扶行。
身贱知农事,
心闲见物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春天,泥土湿润,我走在桑树下的小路上,
我独自一人,用拐杖支撑着自己前行。
虽然我身份卑微,但我了解农事,
内心宁静,能够感受到周围事物的情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身份卑微的诗人在春天的农田中行走的情景。诗人自称为"孤策",意味着他独自一人,没有人陪伴。他用拐杖支撑着自己,表现出他身体的虚弱和不易行走的困境。然而,尽管他的身份低微,他对农事有所了解,这表明他对农民的生活和劳动有一定的认识。

诗人在农田中行走时,内心是宁静的,他能够细细品味周围事物的情感。他听到鱼儿的鸣叫声,感受到风即将起来的迹象,看到牛儿在月光下吃饭的景象。这些细节描绘了一个宁静而自然的场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微之处,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渐喜无人识,何烦易姓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漠态度。他逐渐喜欢上了无人知晓他的存在,不再烦恼于名字的易变。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自然的追求,他不追求外界的认可和虚荣,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身份卑微的诗人在农田中行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农事的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展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漠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明代诗人高启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郊墅杂赋(十六首)拼音读音参考

jiāo shù zá fù shí liù shǒu
郊墅杂赋(十六首)

chūn ní sāng xià lù, gū cè zì fú xíng.
春泥桑下路,孤策自扶行。
shēn jiàn zhī nóng shì, xīn xián jiàn wù qíng.
身贱知农事,心闲见物情。
yú míng fēng yù qǐ, niú fàn yuè chū shēng.
鱼鸣风欲起,牛饭月初生。
jiàn xǐ wú rén shí, hé fán yì xìng míng.
渐喜无人识,何烦易姓名。
¤


相关内容11:

客舍春暮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

练圻老人农隐

郊墅杂赋(十六首)

题孙卿家小画(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雪夜宿翰林院呈危宋二院长
    偶伴王摩诘,寒宵宿禁林。院铃风外静,宫漏雪中沉。绛蜡销吟烛,青绫拥赐衾。明朝陪贺瑞,银阙晓......
  • 吴仲圭枯木竹石
    丛筿倚乔柯,秋阴雨尚多。风霜莫摇落,留荫石边莎。...
  • 病目
    闭目洗黄连,深窗坐兀然。未忘听鸟兴,暂绝看花缘。问女知檐日,嗔奴畏灶烟。愿因无见处,得证定......
  • 江上寄王校书行
    寥落旧欢违,江边独掩扉。邻家闻暮笛,客舍试春衣。宿鸟归山乱,行人渡水稀。相思比花絮,斜日绕......
  • 送徐山人还蜀山兼寄张静居
    我因解绂远辞京,君为修琴暂入城。偶尔相逢春酒熟,飘然忽去暮烟生。山头学啸犹闻响,世上留诗不......
  • 郊墅杂赋(十六首)
    乱渚交交白,平芜漫漫青。卖薪沙店远,祈谷水祠灵。密雨侵蓑重,微风过网腥。江边多酒伴,春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