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黄仲文双清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戴复古
2025-07-17

题黄仲文双清亭

宋代  戴复古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
欲通溪上路,遂辟竹边门。
自昔好宾客,相传到子孙。
会看司命鹤,时到种瓜园。

题黄仲文双清亭作者简介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题黄仲文双清亭翻译及注释

诗词:《题黄仲文双清亭》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
欲通溪上路,遂辟竹边门。
自昔好宾客,相传到子孙。
会看司命鹤,时到种瓜园。

中文译文:

在亭下有一座美丽的新池,亭中保留着古老的情怀。
欲要通往溪上的路,于是开辟了一道通向竹边的门。
自古以来喜欢的宾客,相传至今传给了子孙后代。
我们相聚欣赏司命的仙鹤,时常到种植瓜果的园地。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座名为黄仲文双清亭的景观,以及亭中的新池、竹边门和种瓜园。诗人戴复古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首先,亭下的新池被描绘为美好的景致,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恢弘。而亭中则保留着古老的情怀,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时代的变迁,又传递了历史的延续。

其次,诗中提到了竹边门,这是一道通向溪上的门,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开辟这道门,意味着拓宽了视野,追求更广阔的境界。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追求。

接着,诗人提到了自古以来喜欢的宾客,并将这份喜欢相传给了子孙后代。这表达了对友情、亲情和师徒关系的重视,传承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最后,诗中提到会看司命的仙鹤,以及种瓜园的景象。司命的仙鹤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寓意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而种瓜园则象征着辛勤劳动和丰收,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具体的景观,通过景物的描绘传递了对传统和历史的敬重,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启发人们珍视传统文化、追求进步和亲近自然的思考。

题黄仲文双清亭拼音读音参考

tí huáng zhòng wén shuāng qīng tíng
题黄仲文双清亭

tíng xià xīn chí hǎo, tíng zhōng gǔ yì cún.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
yù tōng xī shàng lù, suì pì zhú biān mén.
欲通溪上路,遂辟竹边门。
zì xī hǎo bīn kè, xiāng chuán dào zǐ sūn.
自昔好宾客,相传到子孙。
huì kàn sī mìng hè, shí dào zhòng guā yuán.
会看司命鹤,时到种瓜园。


相关内容11:

冬日移舟入峡避风

送黎明府

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

怀何宏甫

侄孙子渊新居落成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舣棹清江
    舣棹江滨访旧游,十年重到戏渔洲。不知芳树在何许,但见落花从此流。我醉欲眠因假榻,客行未定且......
  • 黄州竹楼呈谢国正
    每日黄堂事了时,一心惟恐上楼迟。发挥天地读周易,管领江山歌杜诗。切戒吏来呈簿历,常邀客至共......
  • 题清江台
    秋色无边际,酬之以醉颜。亭高俯城郭,木阙见江山。胜践园林古,好诗天地悭。范碑生羽翼,飞上画......
  • 僮约
    汝在何乡何姓名,路途凡百爱惺惺。衣裳脱着勤收管,饮食烹炰贵洁馨。每遇歇时寻竹所,须教宿处近......
  • 巾子山翠微阁
    双峰直上与天参,僧共白云栖一庵。今古诗人吟不尽,好山无数在江南。...
  • 南康县刘隐居
    秋风送纨扇,终日御瑶琴。只可自为乐,不求人赏音。无心问轩冕,此地即山林。堪笑红尘客,飘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