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东阳王太守(末缺)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颀
2025-07-19

送东阳王太守(末缺)

唐代  李颀  

江皋杜蘅绿,芳草日迟迟。
桧楫今何去,星郎出守时。
彤襜问风俗,明主寄惸嫠。
令下不徒尔,人和当在兹。
昔年经此地,微月有佳期。
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
素沙静津濑,青壁带川坻。
野鹤每孤立,林鼯常昼悲。

送东阳王太守(末缺)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送东阳王太守(末缺)翻译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东阳王太守(末缺)

江边的杜蘅绿艳美,芳草生长得很迟迟。
如今桧楫何处去,星郎出守之时。
彤襜问风俗,明主托于惸嫠。
下令并非白费,人心和谐就在此。
往年曾经经过这片土地,微月有着美好的时光。
洞口的桂花洁白,岩前春草茂盛。
素沙静静洗涤濑水,青壁环绕着川坻。
野鹤常常独立,林鼯常在白天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颀所作,描述了送别东阳王太守的情景。诗中以江边的绿蔓杜蘅与迟延的芳草作为开头,把描绘的重心放在了自然的景色上。然后转向描述出发地的桧楫,发出疑问,预示对东阳王太守远行的思念之情。诗中还提到了他出征的时机,称他为“星郎”,强调了他的风度和威仪。之后,诗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借东阳王太守问询当地的风俗,表示对他的充分信任和期望。接下来,诗中再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东阳的美好回忆和无限怀念。最后两句“野鹤每孤立,林鼯常昼悲”,深化了诗的主题,揭示了离别的悲伤和孤寂。

整首诗情感真挚,用意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回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东阳王太守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出使任务的期望和祝福。并通过描绘野鹤和林鼯的形象,抒发了对离别的悲伤和孤寂之感。通过这些描写,诗作者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东阳王太守的深切关怀,带给读者既真实又温暖的感触。

送东阳王太守(末缺)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dōng yáng wáng tài shǒu mò quē
送东阳王太守(末缺)

jiāng gāo dù héng lǜ, fāng cǎo rì chí chí.
江皋杜蘅绿,芳草日迟迟。
guì jí jīn hé qù, xīng láng chū shǒu shí.
桧楫今何去,星郎出守时。
tóng chān wèn fēng sú, míng zhǔ jì qióng lí.
彤襜问风俗,明主寄惸嫠。
lìng xià bù tú ěr, rén hé dāng zài zī.
令下不徒尔,人和当在兹。
xī nián jīng cǐ dì, wēi yuè yǒu jiā qī.
昔年经此地,微月有佳期。
dòng kǒu guì huā bái, yán qián chūn cǎo zī.
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
sù shā jìng jīn lài, qīng bì dài chuān chí.
素沙静津濑,青壁带川坻。
yě hè měi gū lì, lín wú cháng zhòu bēi.
野鹤每孤立,林鼯常昼悲。


相关内容11:

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

题预章馆

程将军夫人挽诗

长洲苑(吴黄武中,此地校猎)

同张员外諲酬答之作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
  • 渭桥北亭作
    停车渭阳暮,望望入秦京。不见鹓鸾道,如闻歌吹声。乡魂涉江水,客路指蒲城。独有故楼月,今来亭......
  • 家园夜坐寄郭微
    前阶微雨歇,开户散窥林。月出夜方浅,水凉池更深。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遇物遂遥叹,怀人滋......
  • 送綦毋潜
    夫君不得意,本自沧海来。高足未云骋,虚舟空复回。淮南枫叶落,灞岸桃花开。出处暂为耳,沉浮安......
  • 题襄阳图
    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图书空咫尺,千里意......
  • 群鸦咏
    新宫骊山阴,龙衮时出豫。朝阳照羽仪,清吹肃逵路。群鸦随天车,夜满新丰树。所思在腐馀,不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