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洛阳堰闲行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16

洛阳堰闲行

唐代  白居易  

洛阳堰上新晴日,长夏门前欲暮春。
遇酒即沽逢树歇,七年此地作闲人。

洛阳堰闲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洛阳堰闲行翻译及注释

《洛阳堰闲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堰上新晴日,
长夏门前欲暮春。
遇酒即沽逢树歇,
七年此地作闲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洛阳堰上漫步的情景。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洛阳堰上,给人一种新晴日的感觉。尽管时值长夏,但是门前的景色却像是暮春的样子,显得格外宜人。诗人在这里遇到酒就畅饮,遇到树就停下脚步歇息,度过了七年的时光,成为了这个地方的闲散之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洛阳堰上的阳光和门前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的美好和四季的变迁。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悠闲,畅饮美酒,靠树休息,度过了七年的时光。诗中的洛阳堰成为了诗人逍遥自在的象征,而诗人自己则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个闲散之人。

整首诗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展示了他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向往。诗中没有华丽的修辞,却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了宁静和自由的情感。同时,诗人以自身为中心,通过描写自己在洛阳堰上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放逐和超脱,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某种抗争和反抗。这种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尘世中烦恼和纷扰的逃避和追求内心宁静的一种诉求。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洛阳堰上的美景和诗人的闲适生活,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逍遥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

洛阳堰闲行拼音读音参考

luò yáng yàn xián xíng
洛阳堰闲行

luò yáng yàn shàng xīn qíng rì, cháng xià mén qián yù mù chūn.
洛阳堰上新晴日,长夏门前欲暮春。
yù jiǔ jí gū féng shù xiē, qī nián cǐ dì zuò xián rén.
遇酒即沽逢树歇,七年此地作闲人。


相关内容11:

新居早春二首

落第

早发

重寄别微之

舟中夜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偶吟
    好官病免曾三度,散地归休已七年。老自退闲非世弃,贫蒙强健是天怜。韦荆南去留春服,王侍中来乞......
  • 醉后听唱桂华曲
    桂华词意苦丁宁,唱到常娥醉便醒。此是人间肠断曲,莫教不得意人听。...
  •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青阳行已半,白日坐将徂。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牛斗天垂象,台明地......
  •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昨晚饮太多,嵬峨连宵醉。今朝餐又饱,烂漫移时睡。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信脚绕池行,偶然得......
  • 听幽兰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 答苏六
    但喜暑随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来。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