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郦佥事见寄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何梦桂
2025-07-19

和郦佥事见寄韵

宋代  何梦桂  

半世虚名我误儒,樊中短翅倦南图。
英尘世千少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
绩纺妇慵麻褐短,耕锄儿懦豆田芜。
老来万事心灰尽,只原君王赐镜湖。

和郦佥事见寄韵作者简介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和郦佥事见寄韵翻译及注释

诗词:《和郦佥事见寄韵》

半世虚名我误儒,
樊中短翅倦南图。
英尘世千少年改,
白发心期四海无。
绩纺妇慵麻褐短,
耕锄儿懦豆田芜。
老来万事心灰尽,
只原君王赐镜湖。

中文译文:

半生追求虚名误了我的儒道,
困于琐碎事务中,疲倦了南方的图谋。
这世间的英才千千万万改变,
白发苍苍的心依然期待着四海皆无忧。
绩优的纺织妇女懒得染麻为衣,
从事农耕的孩子胆怯地看着豆田杂草丛生。
年老之时,万事皆让我心灰意冷,
只希望君王能赐予我一片湖泊。

诗意和赏析:

这首宋代的诗词《和郦佥事见寄韵》表达了作者何梦桂对于自身追求虚名的反思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作者表示自己半生都在追求虚名,但却误了自己的儒道,被琐碎的事务所困扰,感到疲倦。他对这个世间的英才们的改变表示失望,年轻人们都在改变,而他自己却已经白发苍苍,渴望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接下来,诗中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冷漠和不公,绩优的纺织妇女却懒得染麻为衣,从事农耕的孩子也胆怯地看着豆田里的杂草丛生。这种描写反映了社会的种种不平等和冷酷,无论是贤良的妇女还是勤劳的农民都在艰难的环境中挣扎。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年老之时的心境,万事皆让他感到心灰意冷,只盼望君王能赐予他一片湖泊。这里的湖泊象征着宁静和安宁,作者希望能在君王的恩赐下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安慰。

整首诗以细腻的词句描绘了作者内心的迷惘和对社会现象的触动,表达了对于虚名追求的反思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内心世界的表达,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和郦佥事见寄韵拼音读音参考

hé lì qiān shì jiàn jì yùn
和郦佥事见寄韵

bàn shì xū míng wǒ wù rú, fán zhōng duǎn chì juàn nán tú.
半世虚名我误儒,樊中短翅倦南图。
yīng chén shì qiān shào nián gǎi, bái fà xīn qī sì hǎi wú.
英尘世千少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
jī fǎng fù yōng má hè duǎn, gēng chú ér nuò dòu tián wú.
绩纺妇慵麻褐短,耕锄儿懦豆田芜。
lǎo lái wàn shì xīn huī jǐn, zhǐ yuán jūn wáng cì jìng hú.
老来万事心灰尽,只原君王赐镜湖。


相关内容11:

十月二十日

题瀑布图后

寄方龙溪

送严郡知事石绣回乡

赠天台陈道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挽李楼峰
    万选胶庠上,三长渠观中。端从绣衣使,直拟黑头公。柯烂全枰换,舟移绝壑空。素交与年尽,老眼视......
  • 恭和御制诗
    圣作巍巍泰华高,淋漓赐笔洒春膏。奎文河汉天垂象,藻思波澜海驾鳌。淳化罕逢休叹昉,大中亲遇不......
  • 赠方云卿地理
    金仙顶门一只眼,五眼通神识无限。云卿留得眼一只,眼力最高人不识。眼里青囊一卷经,照破山川无......
  • 书会溪郴阳瀑布图后三首
    千山六月火,可使金石然。怀兹水一滴,想彼心千年。愿君倒天瓢,流泽无中边。...
  • 唐昌地理王生求诗
    千古青囊破六丁,太原衣钵在心经。天教文字留心印,世有儿孙振说铃。跨断九龙行地脉,踏翻八卦撼......
  • 后中秋
    金风吹彻玉箫寒,志士悲秋思万端。千古凄凉更余闰,百年圆缺又重看。清辉照胆浑无寐,苍昊催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