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岑参
2025-07-19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唐代  岑参  

重阳节  登高  饮酒  典故  

尚书未出守,爱子向青州。
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尚书未出守,爱子向青州。
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裴校书(一种官职)前往淄川(今山东淄博)觐省(考察、监察官员的行为)。诗人以深情厚意,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虽然这首诗的内容显然在叙述特定的场景和情境,但它也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赏析:
1. 诗人的感情表达:诗人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他把裴校书送行的场景描绘得十分生动,以此传达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交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体现了人情的真挚和友情的珍贵。

2. 描写自然景色:诗中描绘了“一路通关树”和“孤城近海楼”等景色,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致。这些景物的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还为整首诗增添了些许的诗意。

3. 季节与心情的对应:诗中提到“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这两句表达了秋天成熟的景象,以及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心情。橘子熟了,季节也进入了秋天,而作者此刻的情感似乎也变得更加思索和深沉。

4. 对未来的祝愿:最后两句“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愿。送别之际,他希望友人前程顺遂,不再有忧愁和烦恼。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情感丰富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情感,同时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季节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索和祝愿。这种抒发情感和赋予景物以情感的手法,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这首诗词的亮点之一。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péi jiào shū cóng dài fū zī chuān jìn shěng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shàng shū wèi chū shǒu, ài zǐ xiàng qīng zhōu.
尚书未出守,爱子向青州。
yí lù tōng guān shù, gū chéng jìn hǎi lóu.
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
huái zhōng jiāng jú shú, yǐ chù jǐ mén qiū.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gèng fèng qīng xuān qù, zhī jūn wú kè chóu.
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


相关内容11:

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

澄秀上座院

送赵侍御归上都

夜望

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得人字)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
  •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时,星星闻......
  • 郡内闲居
    栖息绝尘侣,孱钝得自怡。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长廊独看雨,众药发......
  • 题桐叶
    参差剪绿绮,潇洒覆琼柯。忆在沣东寺,偏书此叶多。...
  • 对芳树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风条洒馀霭,露叶承新旭。佳人不再攀,下有往......
  • 夏初醴泉南楼送太康颜少府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