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感遇其四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白
2025-07-19

感遇其四

唐代  李白  

宋玉事楚王。
立身本高洁。
巫山赋彩云。
郢路歌白雪。
举国莫能和。
巴人皆卷舌。
一感登徒言。
恩情遂中绝。

感遇其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感遇其四翻译及注释

《感遇其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宋玉事楚王。
立身本高洁。
巫山赋彩云。
郢路歌白雪。
举国莫能和。
巴人皆卷舌。
一感登徒言。
恩情遂中绝。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对宋玉事楚王的感叹和思考。诗人表达了立身行事应当高洁的理念,并通过描绘巫山的彩云和郢路上唱着白雪之歌的景象,来突显自己的情感。诗人认为自己的感叹是无法与全国其他人共鸣的,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他的言辞,他们只会困惑和纠结。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恩情已经绝望,不再有回应。

赏析:
《感遇其四》展现了李白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诗中的宋玉是楚王的宠臣,他因才华出众而备受赏识。诗人通过提及宋玉来引出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行为的追求。立身本高洁的观点反映了李白对自己的要求和理想的追求。

诗中的巫山赋彩云和郢路歌白雪是以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巫山被描绘成有彩云的地方,彩云象征着美好和瑰丽的景象,可能暗喻李白自己的才华和追求。郢路上唱白雪之歌的场景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白雪象征纯洁和高尚。

"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的感叹是独特的,无法被全国其他人所理解和共鸣。巴人皆卷舌可能指的是他们不理解诗人的言辞,只会困惑和纠结。

最后一句"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感叹的绝望。诗人认为自己的恩情已经断绝,无法再有回应。

整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李白内心的情感和对高洁品德的追求。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自己感慨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引发读者对于高尚品德和追求的思考。

感遇其四拼音读音参考

gǎn yù qí sì
感遇其四

sòng yù shì chǔ wáng.
宋玉事楚王。
lì shēn běn gāo jié.
立身本高洁。
wū shān fù cǎi yún.
巫山赋彩云。
yǐng lù gē bái xuě.
郢路歌白雪。
jǔ guó mò néng hé.
举国莫能和。
bā rén jiē juǎn shé.
巴人皆卷舌。
yī gǎn dēng tú yán.
一感登徒言。
ēn qíng suì zhōng jué.
恩情遂中绝。


相关内容11:

少年行其二

画梅(二首)

古风其七

登高丘而望远

古风其五十一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答友人赠乌纱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 扶南曲歌词五首
    〔通典云:武德初,因隋旧制,奏九部乐,四曰扶南。唐书礼乐志云: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自河西......
  • 寄卢少楩
    大伾山头花满烟,春来竟日酒垆眠。不知妻子关何事,乞取囊中卖赋钱。...
  • 下第归桐冈园小酌
    无策干明主,多情梦故林。重来高阁上,终日听风琴。绿酒邀狂态,闲云纵野心。不知春已暮,花树碧......
  • 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
  • 喜雪歌赐兵部尚书张本
    天气肃肃当严冬,大地凛冽号朔风。扶桑曜雪韬瞳鋋,屏翳一色浮鸿蒙。斯须素景摇太空,霏花糁叶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