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兰溪双塔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杨万里
2025-07-19

兰溪双塔

宋代  杨万里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兰溪双塔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兰溪双塔翻译及注释

《兰溪双塔》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兰溪的两座塔,通过对塔的形象和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塔无尖低塔尖,
一披锦衲一银衫。
问渠何故终不语,
却倩滩声替佛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兰溪的双塔为题材,通过对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诗中提到的“高塔无尖低塔尖”,形象地描绘了两座塔的不同形态。这里的“高塔”指的是佛塔,而“无尖”则表示佛塔没有尖顶,可能是因为岁月的侵蚀而失去了原本的形态。而“低塔尖”则指的是普通的塔,它的尖顶仍然保留着。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暗示了佛塔的庄严和普通塔的平凡。

接着,诗中提到了“一披锦衲一银衫”。这里的“锦衲”和“银衫”都是佛教寺庙中僧人的服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将佛教的元素融入到了诗中,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向往。

然后,诗中出现了“问渠何故终不语”的句子。这里的“渠”指的是塔,诗人在问塔为什么不说话。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佛塔的疑问,他想知道佛塔是否有自己的声音和言语。

最后,诗中提到了“却倩滩声替佛谈”。这里的“滩声”指的是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暗示了佛塔没有言语,但江水的声音却可以替佛塔谈论。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自然界中的声音和景象可以传递佛教的思想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兰溪双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对塔的形象和声音的描写,传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兰溪双塔拼音读音参考

lán xī shuāng tǎ
兰溪双塔

gāo tǎ wú jiān dī tǎ jiān, yī pī jǐn nà yī yín shān.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
wèn qú hé gù zhōng bù yǔ, què qiàn tān shēng tì fú tán.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相关内容11:

食老菱有感

问春二首

舟过鹅行口,回望和州鸡笼山

送周起宗经干赴桂林帅幕

题刘寺僧房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秋夕雨余
    虚堂无人独自行,画檐雨歇残点声。朝来余暑忽然过,昨来初暑谁能那。一生畏暑如於菟,老年畏暑菟......
  • 重九前四日,昼睡独觉
    睡思初酣过午睡,起来四顾已斜阳。添糊窗隔无风气,旋晒衣裘有日香。旧雨不来从草绿,新豊独酌又......
  • 题太和主簿赵昌父思隐堂
    西昌主簿如襌僧,日餐秋菊嚼春冰。西昌官舍如佛屋,一物也无唯有竹。俸钱三月不曾支,竹阴过午未......
  • 挽谢母安人胡氏
    玉树仍双桂,金花不一书。雪封青竹筝,雾失白藤舆。天下谁无母?江西未有渠。西峰半轮月,松檟政......
  • 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陆,北风大作
    北风吹得山石裂,北风冻得人骨折。南来何曾识此寒,便恐明朝丈深雪。今朝幸不就船行,白浪打船君......
  • 送丁牧仲新除奉常寺簿入朝
    帝念潜龙雪邸臣,宠光玉树照青春。家藏履舄星辰旧,天借旗常日月新。从此云霄君稳步,向来鵷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