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19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宋代  黄庭坚  

晋地无戎卧贼曹,民兵赐笏解弓刀。
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著战袍。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翻译及注释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晋地无戎卧贼曹,
民兵赐笏解弓刀。
六年讲武儒冠在,
不踏金门著战袍。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的叔父在晋地无戎的时期,身为官员,却被贼寇所困扰。他作为士兵被赐予文官的礼仪,放下了弓和刀。经过六年的军事训练,他依然身着儒士的服饰,没有穿上战袍,没有亲自参与战斗。

赏析:
这首诗词虽然很短,但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叔父的坚定和独特的品格。诗中的“晋地无戎”指的是当时晋地没有战乱,没有战争的需要,但作者的叔父仍然保持了他作为士兵的身份和职责。他被贼寇所困扰,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

诗中的“民兵赐笏解弓刀”表达了叔父作为官员所受到的礼仪待遇,他将武器放下,接受了文官的赐予。这里的“笏”是官员的象征性礼仪用具,解开弓刀暗示他暂时放下了军事职责。

诗的最后两句“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著战袍”强调了叔父的儒士身份。虽然他接受了长达六年的军事训练,但他依然穿着儒士的服饰,没有穿上战袍,没有直接参与战斗。这表明他虽然具备战斗的能力,却选择了保持儒士的风度和文人的身份,坚守着他的信仰和原则。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表达,展示了叔父在战乱时期的儒士风度和坚定的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赞扬。这首诗词弘扬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并表达了对儒士的理想和追求的崇敬。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拼音读音参考

shū fù jǐ shì wǎn cí shí shǒu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jìn dì wú róng wò zéi cáo, mín bīng cì hù jiě gōng dāo.
晋地无戎卧贼曹,民兵赐笏解弓刀。
liù nián jiǎng wǔ rú guān zài, bù tà jīn mén zhe zhàn páo.
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著战袍。


相关内容11:

减字木兰花

杂诗四首

观化十五首

观化十五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
  • 放言十首
    榨床在东壁,病起绕壁行。新醅浮白蚁,渴见解朝酲。小槽垂玉筋,音响有余清。疾风春雨作,静夜山......
  •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络纬惊秋鸣唧唧,美人停灯中夜织。回文中有白头吟,人生难得相知心。少年志愿不成就,故年主人且......
  •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雪霁草木动,春融烟景和。嘉晨掩关坐,如此节物何。同游得二子,晤对不在多。...
  •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已把社公酒,春寒那得严。厌听鸿啄雪,喜有燕穿帘。璞玉深藏器,囊锥立见尖。儿时爱谈道,今日口......
  •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邺城也似洛城阔,□□园林学养花。欲把一樽随饮处,□□处处锁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