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那吒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16

那吒

宋代  苏辙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
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

那吒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那吒翻译及注释

《那吒》是一首宋代苏辙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北方天王有狂子,
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
宝塔令父左手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
且与拜父略相似。
佛如优昙难值遇,
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
业果已定磨不去。
佛灭到今千万祀,
只在江湖挽船处。

诗意:
这首诗以北方天王李靖之子哪吒为主题,探讨了哪吒拜佛而不拜父的行为以及佛教与封建家庭关系的冲突。诗中表达了佛教教义的晦涩难懂,以及父子之间的矛盾和分离。诗人苏辙对这种情况感到痛惜和遗憾,并对哪吒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因果已定,无法改变。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北方天王李靖的儿子哪吒只拜佛不拜父的情景。诗人通过佛教的象征物——宝塔,暗示了佛教在哪吒心中的地位高于父爱。哪吒向佛头俯首的举动与拜父的仪式相似,突显了他在信仰和家庭之间的矛盾选择。

诗中表达了佛教教义的晦涩难懂,佛教对哪吒的理解和教导有限,无法解决他内心的困惑和父子之间的冲突。而佛教所教授的道理却能触动众人的灵魂,使得人们对生死有更深刻的思考。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哪吒独特行为的疑问和悲叹,认为他所受的业力已经决定,无法改变。佛教的影响力在历经千年后依然存在,但只在江湖挽船的地方得到祭祀,这可能是诗人对现实中佛教信仰的一种观察和反思。

整首诗词通过对哪吒信仰和家庭矛盾的描绘,反映了佛教与封建家庭伦理之间的冲突,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宗教信仰的质疑,展示了苏辙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

那吒拼音读音参考

nà zhā
那吒

běi fāng tiān wáng yǒu kuáng zi, zhǐ zhī bài fó bù bài fù.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fú zhī qí yú nán jiào yǔ, bǎo tǎ lìng fù zuǒ shǒu jǔ.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
ér lái jiàn fó tóu zhé fǔ, qiě yǔ bài fù lüè xiāng sì.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fú rú yōu tán nán zhí yù, jiàn zhě wén dào chū shēng sǐ.
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jiē ěr hé wéi dú rú cǐ, yè guǒ yǐ dìng mó bù qù.
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
fú miè dào jīn qiān wàn sì, zhī zài jiāng hú wǎn chuán chù.
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


相关内容11:

磻溪石

登嵩山十首 峰顶寺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将赴南都比归不及见矣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四杨惠之塑维摩像

复次烟字韵答黄大临庭坚见寄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
    细莎为屦如编须,轻葛为服如剪莩。寒泉洒屋朝露濡,霜簟可荐机可扶。风鸣牖间如吹竽,此虽有暑宜......
  • 宿荥阳甯氏园
    喧卑背城市,旷荡临溪水。车流溯绝壁,河润及桃李。居人有佳思,过客得新喜。中桥一回顾,欲入迷......
  • 次韵子瞻人日猎城西
    将贤士气振,令肃军声悄。晨登戏马台,一试胡褭。城空巷无人,里社转相晓。吾公庶无疾,但恐园囿......
  • 思归二首
    我老不待言,有女年四十。念我客汝南,无与具朝食。翩然乘肩舆,面有风土色。许蔡虽云近,传舍三......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八定林院
    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茅屋倚岩隈,重重阴清樾。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吾人定何为,常欲依......
  • 次韵道潜南康见寄
    一叶追随鱼与龙,红粳白酒幸年丰。也知山色遥相待,苦畏君诗欲见攻。乘兴风帆终日去,寻幽蜡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