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游雁荡山八首·赠东庵约公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徐照
2025-07-19

游雁荡山八首·赠东庵约公

宋代  徐照  

白发白髭须,僧年八十余。
已成重阁在,别置一庵居。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小师南北去,近日各无书。

游雁荡山八首·赠东庵约公作者简介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游雁荡山八首·赠东庵约公翻译及注释

《游雁荡山八首·赠东庵约公》是宋代徐照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发白髭须,
老僧已经八十多岁。
他已在山上建起了重重阁楼,
又建起了一座僧房。
他的客人喜欢品茗,
小僧们则不必吃素养寒。
我的小师弟南北离去,
最近的日子里都没有消息。

这首诗词以自然、淡泊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僧人的生活。作者通过描述老僧的白发、白胡子和八十多岁的年龄,展现了他的悠闲和安详。老僧在雁荡山上已经建起了多层的阁楼,以及一座僧房,显示出他在佛法修行的同时也专心致志地修建寺庙。客人们喜欢在这里品茗,而年幼的僧人们则不需要忍受寒冷,可以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然而,作者提到自己的小师弟已经离开了,而近日却没有收到他的消息,暗示了时光流转、人事无常的主题。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淡泊和对时光的感慨。老僧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宁静与自在。他在山上修行,修建寺庙,并以茶待客,展现了佛教文化中的慈悲与喜舍之心。然而,作者通过提到小师弟的离去和消息缺失,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呼应了人生无常的主题。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平淡的文字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常态,既有人情世故,又有禅宗的超脱与隐逸,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余地。

游雁荡山八首·赠东庵约公拼音读音参考

yóu yàn dàng shān bā shǒu zèng dōng ān yuē gōng
游雁荡山八首·赠东庵约公

bái fà bái zī xū, sēng nián bā shí yú.
白发白髭须,僧年八十余。
yǐ chéng zhòng gé zài, bié zhì yī ān jū.
已成重阁在,别置一庵居。
kè xǐ féng jiān míng, tóng hán miǎn guàn shū.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xiǎo shī nán běi qù, jìn rì gè wú shū.
小师南北去,近日各无书。


相关内容11:

次韵费同叔解嘲

道间池亭小酌

黄公济

放鱼歌

挽王大夫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登宿觉庵
    雨过山庵树色鲜,江城四月尚衣绵。本来行饭尝新茗,又得凭栏看插田。...
  • 真除后谩记所见
    晨将榜子关宾合,辇出房时已奏知。陛对臣寮才下殿,朱衣丝履上东墀。...
  • 宝际窗前睡香
    瑞锦窠应对锦郎,谁将灵种到幽坊。山深月冷梅花老,压尽群英是此香。...
  • 赠邓都监
    能吟能画俱精到,多得声名在世间。少病高年惟发白,为官远地却身闲。深林有寺唐碑在,古庙无人楚......
  • 次韵李参政见寄三首
    自失鸥边约,应羞鹤上人。竹荒青翼短,书远墨题亲。世事方尝胆,时贤谩饮醇。国疑谁为嗣,公子争......
  • 魏茶马生日
    浪夸京洛渐尘清,局面今翻第几枰。须倚玉龙擎重任,暂依金马作长城。时人共记维寅度,阳画元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