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鹧鸪天(饯刘恭父)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孝祥
2025-07-19

鹧鸪天(饯刘恭父)

宋代  张孝祥  

鹧鸪天  

割镫难留乘马东。
花枝争看袅长红。
衮衣空使斯民恋,绿竹谁歌入相同。
回武事,致年丰。
几多遗爱在湘中。
须知楚水枫林下,不似初闻长乐钟。

鹧鸪天(饯刘恭父)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鹧鸪天(饯刘恭父)翻译及注释

《鹧鸪天(饯刘恭父)》是宋代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割下马镫难以离去,坐在马上向东行。
花枝们争相观看那婀娜的红装。
华美的衮衣只能让人们留连恋恋,
绿竹林中有谁在歌唱相同的曲调。
回头看,战争事务,国家富强。
多少深情的爱在湘江之间留下。
应当知道,楚江水旁的枫树林下,
不像初次听到长乐钟声的感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张孝祥在饯别刘恭父时所作,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对刘恭父的追思。诗中通过描绘马上行进的场景,表达了割舍不下的离别之情。马镫是骑士的标志,割下马镫意味着离别的决绝和不舍。诗中的花枝和红装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显示了人们对刘恭父的敬重和留恋之情。

诗中提到的华美的衮衣代表着刘恭父的高贵身份,而人们对衮衣的眷恋则表达了他的深厚影响力和受人爱戴的程度。绿竹林中歌唱相同曲调的景象暗喻着刘恭父的品德和才能对人们的影响,使得人们心灵相通,共同歌颂着他。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国家的关注,提到了回归战争事务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愿景。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的希望和祝福,同时也暗示了刘恭父对国家的贡献和功绩。

最后两句提到了楚江水旁的枫树林,与开头的马镫形成了呼应。诗人表示,楚江的枫树林下并不能带来与初次听到长乐钟声时相似的震撼和感动。这里可以理解为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再次体验到与刘恭父别离时的深情和不舍。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寄托对刘恭父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繁荣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和对刘恭父的敬重。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鹧鸪天(饯刘恭父)拼音读音参考

zhè gū tiān jiàn liú gōng fù
鹧鸪天(饯刘恭父)

gē dèng nán liú chéng mǎ dōng.
割镫难留乘马东。
huā zhī zhēng kàn niǎo cháng hóng.
花枝争看袅长红。
gǔn yī kōng shǐ sī mín liàn, lǜ zhú shuí gē rù xiàng tóng.
衮衣空使斯民恋,绿竹谁歌入相同。
huí wǔ shì, zhì nián fēng.
回武事,致年丰。
jǐ duō yí ài zài xiāng zhōng.
几多遗爱在湘中。
xū zhī chǔ shuǐ fēng lín xià, bù shì chū wén cháng lè zhōng.
须知楚水枫林下,不似初闻长乐钟。


相关内容11:

永遇乐(寿叶枢密)

水调歌头(前遍既出,诸君皆有属和,因自用韵)

西江月(暮春鲁氏坐上次胡邦衡韵)

柳梢青

鹊桥仙(以酒果为黄子默寿)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阮郎归(了生朝)
    佳人偏爱菊花天。玉钗金附蝉。歌声缥缈紫云边。博山沈水烟。须斗酒,泛觥船。乃翁能百遍。高堂此......
  • 无月不登楼(种花)
    池塘生春草,梦中共、水仙相识。细拨冰绡,低沈玉骨,搅动一池寒碧。吹尽杨花,糁毡消白。却有青......
  • 水调歌头(游银山寺和壁间张安国作)
    晚嶂倚斜日,秋树战悲风。一泓绀紫澄碧,中有睡蛟龙。散作清溪明玉,激上以流水,两电乱寒空。抛......
  • 桃源忆故人(五之三)
    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元知当破。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烟舸。脱尽......
  • 满江红(己未生朝)
    听说梅山,一邱内、深藏曲折。过醒心桥下,水光清彻。迤逦跻攀登翠岭,沈沈壑千峰列。更小亭、风......
  • 浣溪沙
    节序回环已献裘。不堪风叶夜鸣秋。寒_吟露月阶幽。蜗角虚名真误我,蝇头细字不禁愁。班超何日定......